【贺年】筅堂、祭灶公、吃白果、祭祖……这些习俗你们那儿都有吗
本栏目由
哈尔滨博泰包装有限公司
冠名赞助,共入选11篇文章,从今天(除夕)到初三刊登,阅读量最高的三篇文章,作者依次可获得微信现金拜年红包488、388、288元,其他入选文章将获得
微信现金拜年红包
88元。(所有奖励红包发放时间为年初八,即2月23日)
本文作者:爱迪特环保 瞿丽端
年关将近,在厦门还没有感觉到一丝过年的气氛,我想,要是在福州乡下这时候年味应该很浓了吧。
筅堂
犹记得故乡在腊月初三伊始,家家户户为迎接佳节都陆续进行洗刷除尘,俗称“筅堂”,这时的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皂香味。腊月二十,村头至村尾的马路两旁会挂起红红的大灯笼,特别喜庆,到了晚上红彤彤的灯光映照着过往的车马行人,令人归心似箭。村里的大喇叭播放着喜庆热闹的歌曲,欢快的旋律飘荡在乡间,我只记得这么两首歌,一首是常回家看看,一首不知名,记住一句歌词:“左手一只鸭,右手一只鸡”。
祭灶公
故乡把小年称为“祭灶公”,所谓“祭灶公”就是送灶神到天庭,而正月初五被称为“开灶”,即迎灶神回人间。小年这天信佛的人家会到厨房换下旧的灶神贴图,贴上崭新的灶神图和香炉纸袋,并在灶台上摆着各色果品:瓜子,甘蔗,橄榄等,最不可缺的一样果品是“灶公料”(福州乡下方言),也是儿时的我最爱的零嘴了,总吃不腻。
小年过后我们天天盼着新年到来,而大人更忙碌了,各宫各庙或祈福或还愿起来。母亲则在年廿九那天蒸一锅木桶饭,蒸饭的前一晚先把米泡软,第二天放大锅煮开后盛起来,滴干水分,然后放木桶里蒸,直到飘出米香味才算成功,蒸成的米饭松、香、软,特别好吃,一桶蒸饭可以吃上两三天,省去不少煮饭的繁琐。
贴春联 放鞭炮
年三十上午我们姐弟抢着爬木梯贴对联,往往我们贴出的对联高低不对称,或把横批张冠李戴到别组春联上,好在总归是喜庆吉祥的。下午大人就开始催着小孩子洗澡、换衣服。除夕夜餐桌上摆着一对烛台插着两根红蜡烛,大门紧闭,一家人齐齐整整上桌吃年夜饭,饭前饭后皆要放一串鞭炮。夜里十一点多,人们开始放烟花炮竹,迎接新的一年。
吃白果
大年初一,母亲一早喊我们起床吃白果,意味着整年都有好运气,老爸最不喜糯米甜食,但也照例吃几块,用过白果后才吃早餐。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全家都要吃素,到中午才能吃荤的,而母亲则是吃一天的素菜。吃完早餐我们姐弟就去舅舅家拜年,母亲则去寺庙烧香拜佛,老爸找朋友玩,大年初一人们不工作,只管吃喝玩乐,如果这天谁还在工作的话就意味着整年都是劳碌命。
祭祖
正月初三起各村陆续进行祭祖活动,祭祖仪式我没见过,只听说过,大概的流程应该是凌晨同宗族的男性(虚岁18岁以上)在族长的带领下祭拜祖先,宣读祖训,下午喝祭祖酒,刚满18岁的男孩这天要去祠堂帮忙摆桌、洗菜、端盘,以示对长辈的敬重。祭祖日下午族长由四人轿子抬着进祠堂,印象中族长在当天总穿着崭新的红底黑纹唐装,带着老爷帽,手握一柄大烟斗,优哉游哉地坐在轿子上抽着烟;轿后跟着乐队,小时娱乐活动少,能看到乐队演出是极大的享受,于是总有一帮小孩围在乐队的前后左右等待着看演出,一路上族长也会让乐队奏几首乐曲或跳几支舞,让我们得到极大的满足。
正月里许多有钱的人家会请戏班子唱戏,俗称唱闽剧,戏台子搭在祠堂里,有时早上、下午、晚上都有戏本,大多时候只是下午和晚上才唱戏,晚上一般都演大戏。元宵节的晚饭后新添丁的人家会到娘娘宫鸣放烟火答谢娘娘送子。
元宵节过后,这年才算真正的结束。
- 【贺年】舌尖上的乡情
- 【贺年】秋风五丈原,亭落满桃花!
- 【贺年】寒冬那个腊月 儿时那个除夕
- 【贺年】好一个轻巧的年!
- 汕头某地惊现财神爷,见人就发贺年红包,地点就在。。。
- 马华总会全体中委录制贺年短片 用流利方言拜年
- 25℃+,春节有点暖,东莞人能穿短袖过年了!听说有台风...来贺年
- 【NYX】春节限量贺年优惠!眼影盘港币$175~
- 祭灶、开箱、地戏表演...安顺西秀这样过小年,年味更精彩
- 小年丨祭灶迎春大扫除,这些地方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