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架爸妈该不该介入?心理师5点分析供参考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孩子吵架爸妈该不该介入?心理师5点分析供参考》。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原标题: 孩子吵架爸妈该不该介入?心理师5点分析供参考





中新网3月27日电 台湾联合新闻网日前刊文称,“你们两个人吵什么吵?有完没完?”妈妈拉大嗓门嚷着。“谁叫妹妹每次都要抢我的遥控器!我才看到一半,她就在那边闹,真是烦死了。”哥哥眼睛盯着电视屏幕抱怨着。吵架让孩子之间具备了许多的功能,但孩子彼此间争执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面对孩子吵架,除了让许多父母感到烦躁、头痛外,常常也在疑惑到底要不要介入?该如何介入?





资料图:姐弟俩。中新社发 张浩 摄





文章摘编如下:





“你才烦!遥控器又不是你的!我才不要看你那种无聊的卡通。”妹妹话一说完,伸手欲抢哥哥手中的遥控器。哥哥瞬时把遥控器藏在背后,不耐地回着“你真的很啰嗦!等我看完啦!”妹妹也不甘示弱,“反正我就是现在要看,我的卡通也在播啊!”





兄妹两人的互不相让,再度惹毛了妈妈。“你们两个如果再吵,那就都不要看!”妈妈下了最后通牒,作势欲按掉电视开关。顿时,兄妹俩平静了下来。





但未久,妈妈一离开视线,房间里又传来“遥控器拿来!”“你很吵哩!”“为什么我每次都要让你!”“走开啦!不要挡在那边啦!”





听着听着,妈妈的火又上来了。





其实,生两个、三个小孩,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吵架。吵架具备了许多的功能,例如语言沟通表达、察言观色、社会互动及问题解决能力等。这是许多独生子女很羡慕的地方。吵着吵着,对对方就多了一些了解。吵着吵着,就有机会让我们了解孩子面对问题如何解决。





虽然,为人父母还是希望图得片刻的安静。





“不要再吵了!”我们希望一切的冲突戛然而止。





但值得让我们思考的是:孩子彼此间争执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还是,我们只是把问题压了下去。面对孩子吵架,除了让许多父母感到烦躁、头痛外,常常也在疑惑到底要不要介入?该如何介入?





1.介入的时间点





什么情况下,爸妈要介入?以下时间点提供给您参考。一是孩子的吵架模式,已经出现危险性。例如出现动作拉扯、攻击、暴力等伤害行为。





另外一种情形是,在吵架的过程中,总是陷入一种固定模式。例如都是哥哥吵赢,或老是妹妹获胜。或吵架的原因都是因为同一件事情,例如争吵谁掌控遥控器。





2.制造沟通契机





以上述争吵遥控器一事。这时,父母可先把遥控器拿走,接着再让孩子们试着去解决、沟通,协调出一套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哥哥看完再换妹妹,或妹妹看完再换哥哥,或找到两人都能接受的卡通或节目。如果孩子年龄还小,无法思考出替代方案。这时,就会由大人来给予选项,让孩子做决定。





3.留意吵架频率





当然,吵架偶尔为之,无伤大雅。吵架也是一个阶段性、过渡性,但不要成为孩子的固定互动模式。留意孩子吵架的频率及强度,并且在吵完架之后,是否彼此之间继续的互动、玩在一起。同时,留意孩子是否总是和固定的人吵架?或孩子和大多数人都会吵架?如果是后者,则必须思考孩子哪些特质容易与人起争执。





4.分析关键指标





面对吵架,也让我们有机会观察与了解孩子面对人际冲突,他的问题解决模式,及在吵架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身心特质。例如孩子在吵架过程中,所显现的情绪表现方式,是激烈??歇斯底里?生气?易怒?说话的语气与字眼,是否使用一些不友善字眼或出现伤害性语言。孩子是否有能力说服对方。





爸妈可以留意,孩子在燃起吵架这件事,是否总是因为特定的原因。同时,吵架过程如何进行,及最后是如何结束。追踪吵架之后,彼此的关系是否有所改善。了解孩子是否容易妥协,或坚持己见、不退让。孩子是否能够找到彼此转圜或台阶。





5.分析吵架的后果





让我们思考孩子过去在吵架过程中,最后是否为自己带来一些在意或无关痛痒、无所谓的行为后果。例如手足、朋友关系的决裂,或权利被剥夺,或吵架让自己吵坏了心情,导致后续自己应该面对的事情受到停摆。例如准备明天的考试或写作业。当然,也有孩子用吵架来打发时间,或吸引他人注意,或建立与维系关系,例如不吵不相识。





我们不怕孩子吵架,但是我们依然希望通过吵架进一步了解孩子。同时,思考过去在面对孩子的吵架,自己是否太过于直接介入,而让孩子没有机会好好吵个架,去学习如何有效进行问题解决与沟通。(文:王意中 临床心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