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遗憾再发生,刘士余对新经济企业的表态说明了什么?

不能让遗憾再发生,刘士余对新经济企业的表态说明了什么?



点击上面蓝字

“郭施亮”

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



不能让遗憾再发生,刘士余对新经济企业的表态说明了什么?



  最近一段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对新经济领域企业,尤其是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新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日,巨头企业富士康,也创造出

IPO

快速过会的高速度,从招股书申报到过会,也仅仅耗用了

36

天的时间。



 

新经济、独角兽以及巨头企业等,无疑成为了近期中国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从近期刘士余的公开表态来看,也足以印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对上述问题的高度重视程度。或许,对于中国股民来说,可以享受到新经济企业的增长成果,并不再成为一种遗憾,有望成为现实。由此可见,对于近期的系列举措,中国资本市场对新经济企业回归上市的态度是非常坚定,而我们熟悉的独角兽企业、巨头企业也有望通过

IPO

绿色通道以及各种创新工具回归至国内资本市场之中。



 

不可否认的是,从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不少独角兽企业、巨头企业纷纷选择到港股市场乃至其余海外市场发行上市,且最终并未选择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这确实是一种遗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独角兽企业、巨头企业没有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意愿,而是在于它们自身的股权结构以及相关的体系并不满足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要求,而无奈远赴海外市场寻求发行上市的目标。



 

多年来,无论是港股市场还是国内资本市场,都基本上沿用一元制的模式,而同股同权的约束,却成为了不少独角兽企业、巨头企业回归的约束限制。与之相比,作为海外成熟股票市场,反而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形式存在,而由此加快吸引了全球各地的知名企业回归至当地市场,并进一步强化当地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无论是沪深交易所,还是全球范围内的各主要交易市场,都上演着优质资源的激烈争夺过程。实际上,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优质资源的拥有数量以及核心企业的上市规模,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全球影响力。最近一段时期,为了获得更多的核心企业资源,部分交易所还调整了原有的交易制度,加快吸引这些优质企业、核心企业的发行上市。



 

站在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国内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乃至核心企业的回归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但,受限于自身市场的制度约束,却导致不少优质企业无缘回归至国内资本市场之中。受此影响,国内资本市场也采取了一些战略性的调整,并为部分新经济企业的上市创造出新工具与创新制度,尽可能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核心企业回归至国内资本市场之中,进而增强自身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从刘士余对新经济企业的表态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对新经济企业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而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也是会通过各种创新工具、创新制度迎接这些新经济企业的回归。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性任务,确实显得非常迫切,而在全球范围内,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核心资源的争夺也在激烈上演,而中国资本市场要想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具竞争力的优势,那么就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市场制度与模式,加快优质企业、核心企业的回归,为未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话语权、核心竞争力创造出更为坚实的基础。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部分独角兽企业、巨头企业的态度来看,其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或许,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国内资本市场颇具优势的估值溢价以及市值扩张能力,足以增强企业的核心话语权以及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国内的系列保护政策,对企业核心资源、核心技术的保护还是有着充分的保障。



 

但,换一种角度思考,在独角兽企业、巨头企业回归之际,我们更需要制定出更具针对性、更保障各方利益,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利益的方案。虽说新经济企业的回归可以让投资者享受到企业增长的成果,并不再成为遗憾,但若定价与估值过高,那么投资者还是很难享受到企业真实的发展成果,而对于独角兽、巨头企业的市场表现,或许市场更希望的是慢热的过程,而不是速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