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98岁老人肿瘤距“菊花”不足5厘米,浙一医生为她保肛门,两次手术变一次( 二 )


造口|98岁老人肿瘤距“菊花”不足5厘米,浙一医生为她保肛门,两次手术变一次
文章插图
造口|98岁老人肿瘤距“菊花”不足5厘米,浙一医生为她保肛门,两次手术变一次
文章插图
浙大一院的独家技术
造口|98岁老人肿瘤距“菊花”不足5厘米,浙一医生为她保肛门,两次手术变一次】浙大一院结直肠外科十年磨一剑,从未停止过对新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从徐家鹤主任、林建江主任,再到年轻一代的华汉巨副主任医师,通过细致入微的临床观察和一些偶然的临床现象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带来三次插管造口技术的革新和完善:
从第一代应用闭合钉阻断小肠的内容物流入大肠,保护吻合口,同时用气管插管导出内容物(2008~2012年);到第二代发现气管插管本身也能起到很好的转流效果,只是因为时间不可控,所以不够完美(2012年~2014年);再到第三代创新性的引入压力参数监测,运用球囊加压、测压器实时测压阻断小肠内容物流入大肠,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转流时间和效果,直到吻合口顺利愈合,然后直接拔除引流管,患者就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不需要二次手术(2014年至今)。
如今,这项新技术已经使近600名类似于王奶奶这样的结直肠癌患者受益。
打个比方,就类似于把一个小小的“气球”放入九曲回肠之间,阻断肠道内的“便便”往下走的可能性,一方面切断这些“便便”流进吻合口、造成腹腔感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重建一个专家随时可以取出来的排泄通道(引流管),随着患者肠道吻合口顺利愈合,拔出引流管,患者就恢复了肠道功能。
华汉巨副主任医师介绍,这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因为效果可靠,基本上和传统的回肠造口一样,所以,同样也适用于高龄、糖尿病、新辅助放化疗、超低位吻合等高危的结直肠癌患者,能够有效地避免吻合口瘘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免除了低位直肠癌传统手术需要的临时造瘘及后期回纳手术。目前,该手术方式已经获得相关国家发明专利1项、同时也获得了欧美的国际发明专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肛肠专业国际权威杂志。
结直肠癌喜欢“捉迷藏”,做好这件事可救命造口|98岁老人肿瘤距“菊花”不足5厘米,浙一医生为她保肛门,两次手术变一次
文章插图
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52.1万结直肠癌病例,24.8万人死于这一恶性肿瘤,相当于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2】。在短短的30年间,中国的结直肠癌的患病人数增长了700%,位列全球第一。
结直肠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病程发展比较漫长,从肠道内的小息肉发展成为结直肠癌往往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它是最好预防的“傻子癌”,但在我国,大部分患者往往等出现了腹痛、消化道出血(黑便、血便等)、消瘦、腹泻、腹部肿块、排便习惯改变等结直肠癌的报警症状,甚至是出现肠梗阻以后才去就诊。而一旦出现上面这些症状,往往患者已经处于结直肠癌的中晚期,甚至已经丧失了手术时机。
近几年,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中招”,其实如果尽早做肠镜筛查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
在此,专家强烈建议那些年龄超过40岁,或者有高危因素如家族史,饮食、作息不规律,长期压力大、熬夜的人群去做个肠镜,这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也强烈呼吁把肠镜纳入个人必要的体检项目,这是医学进步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发现癌症、治疗癌症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