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诱导点拨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
四.说学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散文的情感及富有哲理的语言 。
2.联想想象法:欣赏散文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散文中深层道理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应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
五.说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家莫顿·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而且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要求大家能够背诵,不知道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下面由老师提示你们,我们一起来诵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道理,那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当我们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那么最终就会战胜巨大的困难,以致赢得最后的胜利,获得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看看我们能从中悟出什么样的人生真谛 。(此环节意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
(一)师生合作,制定目标: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散文方面的知识,讨论制定出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第二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第三环节需要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达到要求 。
自读诗文,整体感知:此环节要求扫除障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知诗歌感情 。检查朗读:指生朗读,其余学生从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进行评价,师做及时点拨 。在评价过程中,找同学进行局部示范朗读 。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体会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活动】思考:品读课文,揣摩字句,讨论交流 。(1)《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点拨】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 。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
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 。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3)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
【点拨】“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 。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4) 。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感悟出深刻的道理人生道理,? 。
27《短文两篇》导学案(两课时)
文章插图
27 短文两篇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课《短文》教案】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 。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
4.背诵并默写课文。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
入梁,隐居句曲山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 。”(《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
- 《听听秋天的声音》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 语文《掌声》优秀教案设计
-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质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内容电子版是什么?
- 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报内容该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