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第二课《短文》教案( 六 )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

二.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
【预习导学】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

2.自查工具书,识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

3.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

4.背诵课文 。
八年级上册 22课短文两篇 课文内容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课《短文》教案

文章插图
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屋子简陋了) 。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大儒,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 。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阅读珍藏的佛经 。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受人喜爱者特别的繁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 。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我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 。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ǎ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短文两篇》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课《短文》教案

文章插图
不求甚解【词 目】 不求甚解 【易 错】 不求慎解【发 音】 bù qiú shèn jiě【释 义】 甚:很;解:了解,理解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 。
【出 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示 例】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 。【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反义词】: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典 故】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
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 。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
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 。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学习不深入造句:我们学习要知道他的意思,意义,怎么写,不要不求甚解 。
八上语文文言文短文两篇陋室之的用法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课《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