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年“味儿”十足( 二 )


接着鸣鞭放炮,祭祖大戏开演,半大小子过瘾的时刻到了,不管谁家的鞭炮拿起来随便造。这时刻,最能看出,一年来谁家日子过得好与否了,好过的人家拿的鞭炮肯定多,舍得给祖宗们听个响儿;日子紧巴巴的人家,随便带了几挂炮,活人还不够花,哪有闲钱照顾先人呢,对吧?
故乡年“味儿”十足
文章插图
鞭炮放完,长辈们在前,晚辈们在后,一字排开,给祖先们行跪拜叩头大礼,磕四个头起身。祖宗们看到家族兴旺,人欢马炸,应该也挺高兴,供奉享受够了。活着的儿孙们拍拍膝盖上的泥土,端起贡品该回家团聚了。
整个祭祀活动祥和热烈,长幼有序,一年一度从不缺席,虽然只是一个华北平原上不起眼的家族活动。但我觉得又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缩影,过年过节不忘祖先,懂得教化,儿孙在父辈们的脚印里成长、传承,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可自从我来到城市,父母亲也多年不回家乡,很长时间没机会参加祭祖活动了,只是骨子里那份对先人的敬重,不敢遗忘!
故乡年“味儿”十足
文章插图
三十儿晚上,我一般去爷爷奶奶家陪二老看一会儿联欢晚会,然后再回家睡觉。第二天早上凌晨四点就被村里的鞭炮声惊醒,懵懵懂懂起床,父亲早已把一锅热水烧好,等着母亲下饺子。我和弟弟、妹妹洗漱完毕开始吃饺子了,大早晨起那么早,哪有胃口啊,勉强吃几个就吃不动了。然后抽空给父母磕个拜年头,就拉着弟弟去爷爷奶奶家,给二老磕头拜年,给二叔、婶磕头。
然后,急匆匆又带上二叔家的堂弟,去五服内一辈的叔叔伯伯家拜年,好在不用磕头了,走个过场就算完事儿,小圈子走完,爷爷家已经挤满了来拜年的人。我们小辈们只能站在院子里,轻松时刻开始,逗嫂子的好戏上演了---
这时候天还没亮,我们这支族院男女老少算是最全的时候了,小辈儿们趁机找新媳妇儿小嫂子逗闷子!历来都是小叔子逗嫂子,闹着让亲一口,不敢来真的,但是架势要做足,一个个张牙舞爪的,嘻嘻!这时候新媳妇一般有老嫂子护着,抓住小叔子们一顿掐,农村娘们儿手劲儿大,掐的小子们哭爹喊娘的,四处乱窜---
故乡年“味儿”十足
文章插图
家族里我在同辈儿人中排行老九,属于最有资格闹的,嫂子们被纠缠烦了就说:“你们别老对自己人下手,一会见了北院那谁谁家的,今年刚进门,去闹点糖来吃”。我们也是有分寸的,闹了一会儿自然想着把枪口对外,寻找新目标去了。
时间不早了,长辈们张罗着男人一伙儿,女人一伙,开始走街串巷,给其他两支族人“大辈儿”们,拜年问安去。天刚蒙蒙亮,走在村里的土路上,趟起满地烟尘,把一身的新衣服弄了一身土,这个心疼啊!
不止我们,这时候全村各个姓氏的家族都互相走动起来,每个队伍人都不少,动不动三五十号,由年长有身份的长辈领着,要是在胡同里走个对头面,互相祝贺:恭喜发财,过年好之类的漂亮话儿!我们小辈的聚在后面,一般把眼光放在女生队伍里,搜寻着新过门那些小媳妇们儿,评价一番谁家的更漂亮,人才更出众等。
故乡年“味儿”十足
文章插图
刚参加工作的“娃儿”哥,在外边买了件保暖衬衣回来,再套件西装,看着相当精神,就是脸色有些发青。忍不住问:“娃儿哥,怎么穿这么薄”?他说里面是保暖衬衣不冷,我心里好笑,鬼才相信不冷,这么一身儿单薄行头走在正月的凌晨,不冻死你傻小子?
因为在那个时代刚开放,人们总傻傻信任高科技,以为保暖衬衣真保暖呢,其实跟棉袄简直没法比,真正的美丽冻人!
我们年轻人在大人后边相跟着说说笑笑,去了谁家都不知道,看见前边大部队出来,忙直接转身掉头走,真是越来越会偷懒了,长辈们瞪我们一眼,又带头奔向其他人家,就这样,去完村北去村东,都是一个祖宗的分枝们,相当于整村儿转了一圈,回来后,天也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