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九 )


临济寺青塔
 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文章插图
临济宗的发祥地,原在城东南,唐咸通间移建城内。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85年),元至正三年,明正德十六年,清雍正四年,十二年,道光十年均曾重修。现存的青塔,也许是大定间物。砖塔平面做八角形,立在四方的石坛上。八角形的塔基也是石砌。石基以上始是砖造;最下层为须弥座其上为平坐及栏杆;再上为莲座。莲座之上便是塔之初层;初层甚高,四面开门,四面有窗,角上有圆柱。
第二层以上的八级都极低,如北平天宁寺塔。平坐及初层檐的斗拱都出双抄,第二层以上则只出单抄;在第二,四,六,八,层上,补间铺作用有斜拱的如意斗拱,而三,五,七,九诸层,则只用单纯的华拱,表示虽在致徽的斗拱布置上,也是经过一翻匠心的,只可惜这番苦心,七百余年来有几人注意过。刹下有莲座,很残破,上有金属刹。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开元寺砖塔及钟楼
 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文章插图
开元寺砖塔平面作正方形,高九级,砖砌,无斗拱,只有叠涩的檐,最下层有圆洞门,上八层有小窗。就形制讲来,是正定四塔中之最古者,而实在的年纪,则明嘉靖四十一年修,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
开元寺的钟楼,才是我们意外的收获。钟《志》称唐物,但是钟上的字已完全磨去,无以为证。钟楼三间正方形,上层外部为后世重修,但内部及下层的雄大的斗拱,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认。虽然在结构上与我所见过的辽宋形制无甚差别,唯有更简单,尤其是在角拱上,且有修长替木。而补间铺作只是浮雕刻拱,其风格与我已见到诸建筑迥然不同,古简粗壮无过于是。内部四柱上有短而大的月梁,梁上又立柱,柱上再放梁,为悬钟之用。辽宋或更早?这个建筑物乃是金元以前钟楼的独一遗例。因其上半为后来集旧料改建,下层飞檐因陈腐被削一节,所呈现状已成畸形,故其历史上价值远过于美术方面。楼上东南角罗列多尊无头石佛像,大概都是宋物。
县文庙
府文庙大成殿及前殿于1966年冬被拆毁。
 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文章插图
在正定的最后一天,临行时无意中发现了县文庙的大成殿,由外表看来,一望即令人惊喜。五间大殿都那样翼翼的出檐,雄伟的斗拱,别处还未曾见过。
殿平面五楹,深三间,但内柱前后各向外移一步,使内槽加大,前后成围廊一样的宽度。内柱之上用四椽伏(五架梁),梁架用简单的驼峰及斜柱构成。四椽伏之下还有内额一道。内柱与檐柱之间,则用双重枋联络,自斗拱上搭过。
斗拱五铺作,单拱,偷心造。在柱头上只有两跳庞大的华拱,向外支出,第二跳上有令拱与耍头相交。补间铺作并无华拱;只有柱头枋上浮雕刻拱,其下安侏儒柱;角拱及角梁后尾,则搭在单根的抹角梁上;建筑构架如此的简洁了当,如此的合理化,真是少见。
《县志》称县文庙为明洪武间建,但是这大成殿则绝非洪武间物,难道是将就原有古寺改建,而将佛殿改为大成殿的。庙后的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残碑,文虽不可读,岁月尚可考。详细考据工作,将来当更有材料和机会。以此殿外表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物相比较,我很疑心它是唐末五代遗物。如果幸而得到确实佐证,则在正定所有古代建筑中,除亦甚可疑的开元寺钟楼外,当推此殿为最古。
文章原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1933年,收入《梁思成全集》第二卷
本文系转载,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合作、宣传、投稿、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