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生物 年级 初中 北师大 教案 精选 名师 第二 血液循环 下册
1、名校名 推荐血液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
(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
( 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 , 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 , 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
设计思路1、情景切入:血液循环的发现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 ,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生命奥秘的欲望 。
2、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 , 对血液流动产生感性认识 。
3、演示实验:通过改进 , 进一步直观反映人体内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
4、自我介绍和 。
2、游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 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
教学过程一、情景切入:一个人安静状态时心脏每分钟跳动70 次左右 ,1 小时由心脏泵出的血液达245 千克 ,24 小时由心脏泵出的血液可达588 吨 。
质疑:如此大的血量是从哪儿来的呢?生 1:来自食物、饮水 。
生 2:静脉中所储存的 。
生 3:这不可能 , 因为一个人每天的食物根本没有这么多 , 体重也不可能这么重 。
师: 16 世纪 , 英国医生哈维在否定了许多假设之后 , 大胆提出了一个设想:血液可能是在体内循环的 。
这与当时流行的言论格格不入 , 于是便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 他被认为是疯子 , 他开的私人诊所也由门庭若市而变得冷冷清清 。
哈维最后 。
3、在贫困和孤独中去世 。
后来的事实证明 , 哈维的理论与现代的研究完全吻合 。
那么血液在体内是如何循环的呢?二、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
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生:正好相反 。
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像 。
学生开始活动 , 5 分钟后大屏幕展示: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 。
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 , 是怎样区分的?1名校名 推荐学生小组讨论: 血流速度快 ,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慢 ,逐渐汇合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最慢 , 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
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学生小组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尾部流向头部 , 实际是由头部流向尾部的血管是动脉;显微镜 。
4、下观察到的由头部流向尾部 , 实际是由尾部流向头部的血管是静脉 。
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 , 不要损伤鱼 。
教师质疑: 刚才我们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 , 那么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 ?三、演示实验: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 。
1、实验材料制氧气装置一套 , 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 , 量筒两个 , 杯子一个 , 竹筷一根 。
2、实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 , 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 。
方法是 , 取少量鸡血 , 把血液装入杯子内 ,立即用竹筷搅拌杯内血液 , 搅拌6 10 分钟后 , 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状物 , 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 , 继续搅拌 ,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 , 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 , 可以供做实验用 。
【初中|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第二节血液循环名师精选教案3北师大版】5、 。
再将血液分成两份 , 分别倒入两只量筒内 。
( 1)把制得的氧气通入血液中 , 可观察到量筒中的血液有气泡生成 , 紧接着血液呈现出鲜红色 。
( 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进去的少量氧气结合生成为氧合血红蛋白 。
含氧合血红蛋白的血液是鲜红的 。
)( 2)向另外一只盛有血液的量筒里通入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 , 结果我们发现当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量筒中的血液里后 , 血液瞬间变成了暗红色了 。
( 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入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
含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血液呈暗红色 。
)通过上面两个演示实验 , 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的理解 。
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生: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时与氧气结合 , 而使血液 。
6、变得鲜红 , 这样的血叫做动脉血;在氧气浓度低时与氧气分离 , 而使血液变得暗红 , 这样的血叫做静脉血 。
四、学生活动 , 各小组讨论选派队员2 名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103/002869860.html
标题:初中|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第二节血液循环名师精选教案3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