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0 鹤草芽 槟榔 仙鹤草 白及 血余炭( 七 )


艾叶
配伍应用也是一个寒热虚实 。 有寒的配温的 , 尤其是温经止血药 , 或者化瘀止血药 。 热 , 凉血止血药 , 如果用于血热妄行热比较重的 , 还可以配伍清热凉血药 。 虚 , 比如说阳气虚了不能摄血 , 气虚了不能统血 , 也不能摄血 , 可以配补阳的、补气的 。 血本身就属于阴血类 , 失血本身就有阴血的亏耗 , 也可以配伍补血药、补阴药 , 所以实际上四类补虚的药它都可以配伍 。
实 , 除了寒热以外 , 比如说有瘀血阻滞的 , 可以配伍一点活血化瘀药 。 有其他邪气的 , 或者根据不同的部位 , 也可以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内容 , 但是比较次要 。 总的一个原则 , 配伍还是一个寒热虚实 。
那么这个使用注意 , 第一也是因证选药 , 根据不同的出血证 , 选不同的止血药 。 血热妄行的选凉血止血药 , 瘀滞出血的选化瘀止血药 , 虚寒性的选温经止血药 , 邪气不明显的选收敛止血药 , 这个也是有比较丰富的内容 。 或者说不同的脏腑选最佳的这种止血药 , 也可以 , 大家也可以充实 。
三因制宜 , 可以写 , 也可以不写 。 要写 , 你比如说凉血止血药 , 它也符合清热药那些三因制宜 , 温经止血药也符合温里药的三因制宜 , 这个对于止血药不是很重要 。
另外一个是中病即止 , 中病即止就要止血不留瘀 , 达到了止血的效果 , 不要过分的使用 , 尤其是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 过用了同时就产生了瘀血 , 导致了新的病理改变 。 所以中病即止 , 就达到止血不留瘀这么样一个程度就最佳了 。 即止 , 既有效的止血了 , 又没有留下瘀血 。 另外一个就是证候禁忌 , 这个它用于出血证 。 没有出血证 , 尤其是有瘀血 , 止血药都不利于瘀血的治疗 , 所以一般不宜使用 , 瘀滞比较明显没有出血的 。
另外就止血药对于大出血 , 缓不济急 , 无能为力 。 所以一般 , 就是中医在古代就说的血脱益气 , 主要就是因为止血药对于大出血 , 气随血脱 , 达不到应有的这种治疗效果 , 当然现代就采用输血或者其他的急救措施 , 所以这个我们在中药里面可以适当的强调 , 对大出血不能用 。 单纯的依靠止血药 , 止不了 。 因为这止血作用一般都是比较弱的 。 现在比如用手术的方法来止血 , 用输血的方法来挽救虚脱 。
另外要说明一点就是药材有关的 , 一般就是说很多止血的药都要炒炭 ,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 , 正确的对待炭药止血的问题 。 过去过分的强调了炭药止血 , 李时珍还把它形成了理论 。 因为炭药是黑的 , 血是红的 , 黑是水的颜色 , 红是火的颜色 , 从五行的角度水能克火的 , 所以李时珍就说红见黑则止 , 所以有的人就误解 , 所有的止血药都必须炒黑 , 都要用炭药 , 这个不完全 , 不绝对 , 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对待 。
有的中药生用的时候没有止血作用 , 要炒炭以后才有 。 比如说前面的荆芥 , 这样的就必须炒炭 。 对于一般的植物药、矿物药而言 , 炒炭以后它都会保留一定的止血效果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确实红见黑则止 , 就任何药把它炒炭了以后它都有那么一点止血作用 。 但是相当多的药炒炭了以后止血作用不是增强 , 而是减弱 。
对炒炭以后止血作用减弱了的 , 不提倡 。 比如说什么白茅根、生地黄这一类的 , 炒炭以后止血作用没有发现它增强 。 有的药炒炭以后止血作用是增强的 , 比如说槐花 , 那就要提倡 。 而且中药里面有的药炒炭也不是为了止血 , 而为了其他的目的的 , 也有 。 所以就是总的一句话 , 要正确的对待 , 该炒炭的就炒炭 , 不该炒炭的不强求 , 不是一定都要炒炭 , 所以正确的对待炭药止血 。 概述就这样一些内容 。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0 鹤草芽 槟榔 仙鹤草 白及 血余炭】下面各论 , 每一节的概述我们就不再讲它了 。 我们就直接的讲具体的药物 , 首先第一节的收敛止血药 , 这收敛止血药都比较平和 , 药性没有明显的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