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作用到底是什么 领导的作用( 五 )


我认为,企业经营不可能没有目标,但如果单纯以目标为导向来实施管控,那很可能的结果是不计手段的完成短期目标,而忽略了企业长远目标,甚至放弃应有的社会责任 。
另一方面,如果领导者仅关注于目标本身,而没有与员工共同去探究实现目标的计划与手段,那这必将员工引导到只考虑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方向上 。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某种危机,因为领导掌握着生杀大权,一切围着领导转是员工“自救”的必然的潜意识行为 。
戴明先生极力地反对目标管理和员工绩效排名,这看上去与很多企业的管理方式格格不入 。并且,另外一位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提出“目标管理”的理论 。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的真正含义就在于“设定目标”,“目标”是管理的核心,所有的管理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 。“目标”将决定管理者要做什么事情,需要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实现这一标准 。
我不敢妄自猜测两位管理大师是否真的有不同的理念和见地 。我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我对目标管理的理解:

  • 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没有目标 。没有目标,组织就会失去方向和凝聚力,个人会变的没有追求而浑浑噩噩;
  • 目标管理不能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割裂开,要寻求两者之间的高度统一;
  • 目标管理不能只看目标数据的结果(绩效),更要关注实现结果的过程,以及目标达成后的结果表现,这也是KPI日渐式微,而OKR大行其道的原因吧!
  • 员工不能只有完成目标的责任,而没有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权力 。
限于篇幅,有关目标管理,我会写一篇专门的文章跟大家交流 。
第十二条原则消除打击员工工作情感的考评,管理人员的责任必须从单纯的数字目标转化到关注质量 。
Remove barriers that rod people in management and in engineering of their right to pride of workmanship.
戴明先生认为,这意味着要废除年度个人目标或绩效排名考核 。年度排名/评分绩效考核损人不利公司,绩效目标奖励使员工丧失内在工作动力,目标绩效考核管理是在努力摧毁自己 。
其实,这一条跟上一条有紧密的关联 。目标是有非常强的导向性的,如果员工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实现领导设定的绩效目标,而没有体现激励和帮助员工成长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那员工就会丧失内在的驱动力 。
没有人愿意被考核,更没有人愿意被末位淘汰(除非主观的故意) 。一只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里的每一名官兵都非常清楚其是为谁而战 。同理,对于一个组织和一个团队,只有激发起每个人内在的潜能,才能拥有无法估量的力量 。因此,第7条中“建立领导力企业管理”的关键也就在于此吧 。
第十三条原则鼓励学习和自我提高 。Encourage educ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for everyone.
戴明先生认为,为了明天,应实行强劲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教育计划 。最大的改进来自系统内每个人的头脑,学习是员工和公司明日生存的保障 。
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现今的信息社会,无不体现着人类持续学习知识积累的过程及其成果 。
当今社会,上至整个国家,下至每个个体,持续的学习和提升,不仅是今日赖以生存的保障,更是明日持续发展的的基础 。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努力成为学习型组织已经变为普遍共识 。组织除了鼓励员工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别无他途 。只有通过鼓励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和积淀才能创造组织能力的提升 。
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必须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
  • 组织有什么知识;
  • 这些知识能为谁所用;
  • 在需要的时候,这些知识能够方便的被需要的人获取 。
第十四条原则采取行动实现转变(Take action to accomplish the transformation) 。让公司的每一个人去实现转变,转变是每一个人的工作 。
转变和变革是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 。不是我们要变革,而是时代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的需求在不断推动我们变革 。如果组织不顺应这种需求,不提前去预料未来可能的发展与变化(人文、伦理、技术、科技等等),不去尝试主动的变革和改变,那我们很可能会很快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这样的案例已经比比皆是了!
改变是所有人的事情,首先是领导者,然后到最基层的员工 。个体是组织构成的最小单元,因此,个体心智的改变一定是在组织心智改变中培养的,而个体心智的改变反过来会加速和升华组织心智的改变 。可以想象,一个过去是生产和销售机械设备的企业,要想转型成为销售软件产品的企业,这种个体和组织心智的改变将会异常的艰巨和复杂 。但是,如果不完成这种变革,那企业必将一江春水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