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_本文原题:苏童:语言是水 , 也是船 , 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文学报|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文学报|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本文插图
作家苏童 , 说到自己创作短篇小说的原因 , 他归结于“只是喜欢”四个字 , 他以“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这两个标志性地方构建出了一个情感丰沛而饱满的文学世界 。 他从不掩饰对短篇创作的野心 , 即使这也许会让他成为一个孤僻者 。
今晚的夜读节选自苏童的《短篇小说的使命》一文 , 他谈及了语言的作用 , “任何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 语言是水 , 也是船 , 没有喧哗的权利 , 不能喧宾夺主 , 所以要让他们齐心协力地顺流而下 , 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 ”
文丨苏童
刊于文学报2016年4月
01
短篇小说的写作就像画邮票
我喜欢写短篇 , 这没什么可羞愧的 , 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 没有什么特殊事件对我的影响 , 也没有任何殉道的动机 , 仅仅是喜欢而已 。
“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是我作品中两个地理标签 , 一个是为了回头看自己的影子 , 向自己索取故事;一个是为了仰望 , 为了前瞻 , 是向别人索取 , 向虚构和想象索取 , 其中流露出我对于创作空间的贪婪 。

文学报|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本文插图
一个作家如果有一张好“邮票” , 此生足矣 , 但是因为怀疑这邮票不够好 , 于是一张不够 , 还要第二张、第三张 。 但是我觉得花这么长时间去画一张邮票 , 不仅需要自己的耐心、信心 , 也要拖累别人 , 考验别人 , 等于你是在不停地告诉别人 , 等等 , 等等 , 我的邮票没画好呢 。 别人等不等是另外一个问题 , 别人收藏不收藏你的邮票又是一个问题 , 所以依我看 , 画邮票的写作生涯 , 其实是很危险的 , 不能因为福克纳先生画成功了 , 所有画邮票的就必然修得正果 。 一般来说 , 我不太愿意承认自己在画两张邮票 , 情愿承认自己脚踏两条船 , 这其实就是一种占有欲、扩张欲 。
我的短篇小说 ,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写到现在 , 已经面目全非 , 但是我有意识地保留了“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这两个“地名” , 是有点机械的、本能的 , 似乎是一次次地自我灌溉 , 拾掇自己的园子 , 写一篇好的 , 可以忘了一篇不满意的 , 就像种一棵新的树去遮盖另一棵丑陋的枯树 , 我想让自己的园子有生机 , 还要好看 , 没有别的途径 。
02
作家对待自己的感情有技术

文学报|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本文插图
说到短篇的结构 , 我感觉无所谓紧和松 , 文字如果是在虚构的空间里奔跑 , 怎么跑都可以 , 只是必须在奔跑中到达终点 , 不会有人计时的 , 也不会有人因你奔跑姿势不规范而判你犯规的 , 如果说结构出问题 , 那作者不是气力不支爬到终点 , 就是中途退出了 。
用传统美学探讨短篇是一个途径 , 一种角度 , “聚”和“散”说起来是“气”的分配 , 其实也是个叙述问题 。 我一直觉得创作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叙述的魅力 , 如果对一个小说 , 自己很喜爱 , 多半是叙述的力量 , 自己把自己弄晕了 。
这时候 , 你觉得你可以和小说中的人物握手拥抱 , 你甚至会感受到自己在小说世界里的目光 , 比在现实生活里更敏锐、更宽广、更残酷或者更温柔 。 也许自己喜欢自己这么多短篇 , 有点不正常 , 就像我不怎么喜欢自己的中、长篇 , 同样也不正常 。
我在短篇的写作中 , 与长篇不同的感受其实非常简单 , 写短篇是为我自己而写 , 写长篇是为苏童而写 , 都要写 , 因为我就是苏童 。分页标题
03
孤僻者发出的歌声
好的短篇小说的得来 , 对我来说一样是偶然的 , 我不认为自己在短篇创作上有任何天分 , 只是喜欢 , 喜欢就会心甘情愿地投入 。
在短篇创作上 , 我有目标 , 目标有时候就是野心 , 我以前曾经大言不惭地祈祷自己的野心得逞 , 不过就是要成为短篇大师之类的话 , 现在觉得自己很滑稽 , 不是野心消失了 , 是自尊在阻挡病态的狂热 , 这种自尊是孤僻者觉悟后的自尊 。 孤僻者不要站到大庭广众前 , 尽管发出你孤僻的歌声 , 孤僻的歌声也许可以征服另一些孤僻的人 。
我的短篇 , 通常都有一个较长的酝酿期 , 有时候觉得呼之欲出了 , 一写却发现障碍 , 我不解决障碍 , 一般是冷处理 , 搁置一边 。

文学报|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本文插图
有时候很奇怪 , 在写另一篇小说的时候 , 会想通前面那篇的问题 , 其实是在一个相对完美的叙述逻辑里反省到了另一个逻辑的问题 。 从这个经验来看 , 每一篇小说里的小世界呈现不同的景象 , 但仍然是一个世界 , 所有人对世界的描述都是局部描述 , 所有完美的描述都有放射性 , 其中隐藏着一种逻辑的动力 , 它捉摸不定 , 却必须驾驭 。
我认为 , 小说不靠算计 , 就是靠这种逻辑动力 。 所以你说要摆平小说中的每一个元素 , 实际是采取分解 。 我的理解是小说靠逻辑动力做乘法 , 要扩展 , 更要摆平的 , 还是叙述的逻辑 。
04
追寻真实与翻转真实
短篇小说有很多种类型 , 我倾向于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的说法 , 他认为现代的短篇小说不是契诃夫 , 就是博尔赫斯 。
在布鲁姆看来 , 这是两种短篇小说 , 契诃夫式的短篇小说和博尔赫斯式的短篇小说 。 布鲁姆说:“短篇小说的一个使命 , 是用契诃夫去追寻真实 , 用博尔赫斯去翻转真实 。 ”以契诃夫名篇《万卡》来解读“用契诃夫来追寻真实”这句话 , 这封小男孩万卡写给爷爷的信 , 似乎写得很杂乱的 , 但是你在静心读的时候 , 会真的读出眼泪 。 我的泪点其实很高 , 但是契诃夫让我读出了眼泪 。 就这么一篇3000字的《万卡》 , 可以体会到契诃夫真实的力量 。

文学报|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本文插图
契诃夫和博尔赫斯

文学报|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本文插图
无论是追求真实也好 , 翻转真实也好 , 短篇小说的使命还是要去揭露现实 。 说到短篇小说的发展 ,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 就是在反对欧·亨利、莫泊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这是当今短篇小说的一个总体趋势和走向 。 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开创了一种堪称新时代短篇小说的视野 , 甚至是方法 。
现在不仅是中国作家 , 在世界范围内 , 短篇小说创作都是在反莫泊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越来越趋向于一种简单 。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pexels图库
现在公号新的推送机制不再以时间排序 , 而是以用户的阅读习惯来系统安排 。 这让我们的读者发现“文学报”公号提醒推送内容的时间变得飘忽不定 。
读者的阅读视野正在被改变 。 真正值得被看到的文章、多元的内容或许将淹没在同质化的大数据筛选机制里 。
在目前没有确定的应对方案里 , 只能希望大家多标注我们公号为 “星标” , 多点击一下文末的 “在看” , 以及转发或留言 。
让我们再次重逢 , 无限相遇 。

文学报|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本文插图